台股今日下跌兩百點,收4320,成交量543E。過去這兩天國際股其實表現不佳,亞洲最勇的日股曾一舉收復季線9325點,這幾個交易日如溜滑梯一樣已經跌破頸線,韓國雖提出「綠色新政」成為近日支撐股市上漲的動能,但這幾天也跟著國際股疲弱,雖過去兩天有小反彈,但今天也慣破20MA,在今天之前,香港恆生的跌勢也十分猛烈,短線上最猛的非台股莫屬。全球股市分享同樣遭透了的基本面,但台股有自己特殊的人文生態(紅包行情、急單效應、政策利多與媒體推波助瀾...),營造了這一個多月以來的「無基之彈」!以及相較於亞股相對抗跌的態勢。

跌深確實是最好的利多。但這不是跌深反彈的唯一動能,股票跌深可以續跌,跌深反彈除了股價因素外還要有環境的配合,例如消息面就是近期台股反彈的主要催化劑。

zarqarwi給自己的操作紀律之一不以消息面作為進場依據。好處是不會因此受傷,缺點是當市況在一面樂觀昇平的氣氛中需要忍耐異樣的眼光,反彈的利潤當然也就與我無緣。不搶反彈是有原因的,台股去年一路從九千點滑落到五千點,搶反彈能賺到錢的人少之又少,類似今天這種大跳空不知道哪天突然會出現,就在大家一面看好台股緩步攻堅到五千點時,一月八號突然就來一根大黑K,隨後幾天的量縮盤整,就技術面來說可以解釋成多頭的回檔,0113無視國際股的疲勢,台股一舉收復月線(by急單效應),今天一口氣將12.24以來的整理平台慣破,0115的這個跳空缺口,也可能出現在12.05、12.29 或其他地方。在總體經濟仍舊看不到明顯改善前,股市的上漲都是反彈格局,類似今天這種慣破型態的K線可能隨時出現。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散戶總是會認為少賺了一波很可惜。我以為這是將事後諸葛的理解與未來的分析混為一談,將過去與未來混淆在一起,在認知分析上我們很清楚其中的差別,但一般沒受過訓練的散戶,我發覺他們完全無法分辨其中的差異。結果就是以為賺錢可以很容易。





不想搶反彈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反彈形態的操作策略還在測試;只要有波動就有進場的機會,但不是每一種波動都可以進場,反彈形態的波動與長線籌碼無關,通常是消息面的刺激,來的快去的也急。搶反彈的難度在於評估消息面究竟可以發酵多久(謎之音:這會不會是上帝才能知道的東西?)!

回到剛剛關於認知分析的部分。除了將過去與未來混為一談外,在反彈格局中的樂觀氣氛也是一般人很難擺脫的部分,所謂大漲三天散戶不請自來也是在說明同樣的現象,前天還聽到大師在談「利空不跌,測試底部」(這已經講了一個月,講到一般投資人對基本面都遲鈍了),當投資人融入市場氣氛時就很難獨立思考目前的態勢與大盤的位置,見山是水見水是水,不論什麼消息都是利多,反之亦然。

獨立於市場氣氛之外的分析能力是紀律的訓練,需要有將情感與理性暫時分離的自我覺察。要在市場上賺錢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市場常賠錢的投資人,換成其他領域的類比可以是「在開刀房時常把病人給葛屁的外科醫生」、「總是被三振出局棒球選手」、「在跑道撞壁習以為常的賽車手」,「目不識丁的國文老師」...etc。

市場上賠錢是常態,但其他領域如果發生以上提到的現象是反常。訓練有素的「醫生」、「棒球選手」、「賽車手」與「國文老師」不應該在自己專業的領域時常脫軌演出,但即便號稱財經專業訓練的投資者(操盤手、基金經理人)卻沒有辦法有雷同的把握度讓自己的表現勝出大盤。為什麼?

從知識上來分析,有兩種可能:
1.Theoretical knowledge:市場所要求的專業其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財經專業。尋常用來描述市場的語言其實並不恰當,因此分析的結果也無法支援實務上的需要。經濟數據是最可靠的資訊來源,但數據不等於市場。分析市場就是分析世界,資本市場並不獨立於世界以外。歷史、哲學都是解釋現象的靈感來源,實體社會的脈動牽連著資本市場。於是大量的閱讀是必然的要求。只靠著經濟數據詮釋市場是危險的。

2.practical knowlege:操作是個人化的產物,不同性格的操作者有各自適合的操作規範, 因此個人化的操作規範需無法透過類似公開說明書的方式取得,需要經年累月的學習與粹練才能找出適合自己性格與生活節奏的操作系統。但一般投資人買與賣的依據是在「系統」的門外,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今天可能依據基本面的訊號買進,明天可能依據技術面的訊號買進,後天可能聽到某雜誌或報導推薦的標的買進或賣出,買與賣背後並不是一套邏輯系統,而是當下的感覺,依據情緒在先分析在後,一個買賣的決定的完成起因於情感(內分泌的催化)的主導,而非理性分析後的盤算。因此在操作上毫無系統可言,如果不在一個系統的引導下決定買賣,買賣的行為就無法持續累積與分析,這種學習曲線是斷裂破碎的。舉例來說,今天聽到某一則消息讓操作者進場,他因此賺了錢,但明天同樣也是消息卻讓他賠錢,賺與賠都是聽消息,但卻無法分析導致賺賠的根本理由。或者原本依據某一種操作指標進場的投資人,在決定前卻又因為看了總體指標的數據改弦易轍,或者聽旁人的提醒修正了原本的想法,於是他所做的決定中摻雜了他自己也難以分析的素材,每一次都不一樣,自己可能都搞不清楚聽了哪些數據與消息,因此也無從累積學習經驗。

第一點,以個人的能力實在沒辦法獨自處理,龐大且複雜的數據需要分工合作,研究團隊會是優質操作的基礎。不僅財經數據,還需要有深刻的想像力與貼近社會脈動的心靈!(好玄啊!)
第二點,需要操作者有極高的自覺才有改善的可能。因此紀錄每一次的買與賣依據、書寫交易日誌是作自我分析與診療的必要工作。以我的理解,一百個投資人中大概不到一個人有寫交易日誌的習慣,其中,願意定期檢討交易過程的比例又更低了。

投資人賠錢是有理由的,倒楣、運氣不好不是理由,投資人不是靠天吃飯,景氣不佳也不是理由,只要市場有波動就有可能獲利,向上或向下的波動都是賺錢的機會。知識不足加上自律欠佳才是投資的大敵。

寫這篇是為了引以為戒。作自己努力與檢討的方向。

與有緣的看官共勉。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常我們會認為吃貨(吸納籌碼)要在股價相對量縮與盤整的時期,確實有不少股票是呈現這樣的型態,當市場交投冷清成交量縮時,有特定買盤不論大盤的盤勢好壞,就是有紀律的針對特定標的買進。這是我們最熟悉的吃貨。盤整終了在出量時,就是要往上攻擊表態。但吸納籌碼也可以有其他型態,股價走到相對高檔(已經漲了五根漲停)後,大戶才狂買,買了就不動,買進額度佔成交比重六成以上。這也是一種吃貨型態,但從技術面來看,會以為是高檔放量,於是直觀的認為這是被出貨的型態,積極一點的投機者會選定這樣的標的進場放空。

但一放空之後會發現情勢詭譎,股價緩步揚升或者繼續急拉,偶有回檔下墜也跌不破短期均線的位置。基本面或消息面也許看不出任何異狀或資訊,這種吃貨型態的股票會讓技術面在短線上看起來十分難以理解,但是價格會說話,雖然看到高檔爆量,但股價就是不跌,這種型態的標的,只要回檔都是多方加碼(空單回補的訊號),在解讀上需要排除爆量被出貨的迷思,爆量雖然可能出貨,但也可能是更堅強的換手。一旦多方換手成功,股價就只有一個方向了。

台股有些中小型股目前是走這種格局。與大盤漲跌不見得會有正相關。這種股票未來很可能上演嘎空行情。技術指標頓化產生於量能變化的內涵脫出常態分佈的理解。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動股價上升的力量主要來自基本面的利基,特定人士吸納籌碼後再由媒體放送,於是價格水漲船高,進入需求大於供給的上升循環,在單一主力的籌碼換手內涵中,這種價格波動型態是最容易分析的一類。變數相對單純, 假設這種單純的型態是上漲類別的極右型態,那麼價格上漲型態,可不可能有另一種光譜?與以上這種型態截然不同?

台股反彈以來這段期間,我們發現確實有不少股票跟著混水摸魚一路爬上來。

營收yoy腰斬,mom也是大幅衰退,籌碼面早已經鬆動發散,大股東不斷賣股,空單的比重也還好,也稱不算嘎空股。但價格走勢的技術型態卻仍舊屬多方格局,不僅沒跌破重要均線,還穩穩站在季線之上。前年遇過這種狀況,我也在部落格分析過,從籌碼來看,這種被出貨(大戶棄養)的個股仍舊有機會漲一段,上漲的動能來自投顧業者的加持,這是以前的經驗,這次遇到的狀況我直覺懷疑又有投顧業者鼓動散戶進場,撇開與大股東掛勾,不少投顧業者尋找投資標的純粹是從技術面出發,先找出技術型態OK的標的,再賦予市場流行的題材讓會員進場持有。

最後的結果會如何,可想而知。我想表達的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在台灣的資本市場中,「投顧業」是股價價格上漲過程中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收盤價跌破24MA有以下十類:電機、玻璃、造紙、橡膠、汽車電子、運輸、金融、百貨,顏色標定紅色這三類最弱,今天直接趴了。





















跌破12MA有水泥類股一檔:



仍舊站在短天期均線之上的有以下6檔:其他、塑膠、電器、化工、鋼鐵、與觀光。雖然有均線撐著,但格局也都有作頭的嫌疑,從以下類股可以看到非主流類股是目前尚未被殺戮的對象。











小結:跌破均線的類股佔TSE傳統分類的一半強,從多方的角度思考,盤勢需要盡快由主流類股帶頭扭轉,從空方的角度思考,只要確認空方慣性啟動,直接挑弱勢類股進場殺戮了。所謂空方慣性是指大盤開盤後的類股持續輪跌,或出量往下灌破,指標股是台積電2330,前天(0107)已經帶頭走弱,如果持續疲弱,那麼這個盤的反彈就可能宣告結束,另,高價股也是觀察指標,這次反彈的資金行情是拜許多深信名嘴大屍之農曆年後「有人要發紅包」的中實戶的熱情贊助所推升的上漲;他們的實力不容小覷,硬是把空單狠狠嘎了一成、兩成甚至三成,因此,若高價類股退潮,加入疲弱一族,也是反彈暫時終止的訊號。暫時,是的,眼前止能判斷是否暫時退潮,因為游離資金仍舊豐沛,實體經濟市場有欠缺投資資金匱乏的困窘,未必會即時反應在金融遊戲的資本市場。我猜想這可能是為什麼近期基本面與股價悖離的可能原因之一!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