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跟中國的連動在大三通後進入更緊密的聯繫。未來的台灣會更更需要依靠靠中國的內需維生,以下是今天的K線圖。上証指數收在1899附近。這個位置跌破了反彈以來的過去14天整理平台,也一併跌破季線支撐。據說(還沒查證)中國股市是第一個站回季線的國際股,今天有效跌破季線的走勢預示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呢?
在基本面沒有任何好消息時,技術面的關鍵支撐與型態的改變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個人以為多頭的結構在今天已經破壞,未來幾天要迅速站回均線之上,不然多方的前景不妙。
拭目以待。
- Dec 23 Tue 2008 15:03
上証指數K線圖1223
- Dec 22 Mon 2008 22:29
台灣11月失業率XX內需消費的想像!
因此實際上應該是七十萬人在失業狀態,也就是大約在6.5%。
從目前可以推測的數據來看,下個月的失業率應該只會繼續飆高,看不出有什麼改善的空間,勞委會是在每個月的22日公佈失業率數據,很巧一月十八號也是消費券預定發放的時間,個人很好奇的是,每一個失業的人口代表的可能是一個家庭,一個人發放三千六百元額度的消費券之於失業率攀高的數據是如何地能夠撐過內需的消費市場!!
我是不看好台灣的消費內需,目前的失業數據只是起頭而已,園區的朋友告訴我明年繼續大裁員,厲害的還在後頭。如果像我這種用尋常的推論成真,那麼目前誇口內需概念的個股還有未來嗎?繼續觀察。
9939 宏全
9943 好樂迪
2912 統一超
1201 味全
1210 大成
1218 泰山
1227 佳格
2905 三商行
2910 統領
2911 麗嬰房
9945 潤太新
6281 全國電
2439 燦坤
一月底之後再來看以上幾檔個股的收盤價。
- Dec 22 Mon 2008 21:09
12.22盤後記錄
TSE 下跌158點,成交量674E,收4535,跌破過去五根K線。下一步觀察指數是否能在20MA守住。
OTC 成交金額102E,>三日均量,型態比TSEOK ,但明天是否跟進TSE走勢抑或繼續攀高走強?由特定個股分析可以看到中實戶進場著墨的痕跡。
台指、電期、金融:今天回檔的幅度稍激烈,一併跌破過去幾天的走勢,金融走勢尤其弱,在MOU題材加持下若不能繼續守住跌勢轉強,對大盤盤勢的未來並不樂觀,由於電子利空消息已經屬常態,金融與內需是近期在題材面能夠著墨的對象,近期盤中要特別會留意金融是否轉弱。現貨的國泰金(2882)、新光金(2888)、富邦金(2881)...等,如果再跌破作頭了。
前一波反彈曾經越過二十日均線,並且站上去超過三天的走勢是在八月初,當時反彈的週期是20個交易日,從08/05的6813反彈到跌破6813的09/01。從三大法人的買賣並無法看出推算什麼時候是反轉的時間點。單由淨買賣數據去看其實滿籠統的,法人一樣追高殺低,參考價值有限。台股這次的反彈我是從12/05算起,到今天是第12天。我不是神秘數據(ex.費波南係數)的支持者,列出天數純粹是為了從結構的角度觀察反彈的型態與可能的位置。
這兩次反彈相似的地方是籌碼接力。籌碼換手與類股輪動非常快速。不一樣的地方是某些個股確實有特定買盤持續介入。未來兩天滿關鍵的,該釋放的利多與已經消化的利空都差不多耗盡。接下來的多空對峙各自要靠什麼樣的火力呢?
1.台幣的升貶值
2.BDI數據的變化
3.其他? 禽流感?天氣異常?
ps: 港股今日特別疲弱,是作頭嗎?
- Dec 17 Wed 2008 08:54
誰來誘空?
「嘎空行情」是最近常聽見的市場耳語。意思是空單增加的數度奇快,有機會讓空頭被逼著回補一路將股價往上挺。但問題是誰來嘎?買盤在哪?是否有一種有意識的主體針對大盤的空單進行誘空與嘎空? 同樣的問題有另種呈現的方式就是「洗盤」,在市場上有沒有一種力量,他是有意識的、有計畫的針對操作的標的物進行所謂的洗盤吃貨的操作?
若針對個股,是有這種可能 並且有實際的數據可以佐證,但若標的換成大盤,我覺得這個可能性的概率要驟降到幾乎是不太可能發生。怎麼說呢?市場這麼大,如果有一隻手在上下攪和,那表示這個市場根本不是開放市場,因為所有的籌碼早已經被吸納殆盡,殘餘的籌碼只是流通股數的部分罷了,要有這樣的籌碼結構,那一支手才有可能呼風喚雨。因此,就理論上來推測,大盤不可能,大型股的概率也一樣偏低,「嘎空」或「洗盤」比較可能的是發生在中小型股。無關參與者主觀的意願如何,而是籌碼結構使然,是結構性的限制決定了可能性發生的概率。
但可不可能透過市場"氣氛"帶來眾志成城的效應?一路將空單往上嘎爆?當然有這種可能,但這種可能必須有相關條件的配合。
1.國際股持續往上漲不破底。
2.基本面不再惡化且已經醞釀轉折的契機。
3.利空不跌的論述不頓化,讓嘎空期待也不頓化。
養空要有人養,嘎空要用銀彈去嘎。如果以上條件都吻合,那麼嘎空可期。這一篇貼文主要想回答的問題是市場是否有一支像是上帝的黑手在攪和?我們的回答是,市場中人是否有這種條件與實力?唯條件是問。
- Dec 16 Tue 2008 01:43
12.15 交易心得
------------
訓練邏輯推理的肌肉是操盤者最花功夫的地方,我自己也花了大部分時間在分析數據、推導資金的流動;索羅斯的提醒是個好的提醒,這有知識論的依據,邏輯與直覺都是認知功能的展現,各有其長;我確實犯了猶豫不決的毛病,講好聽是謹慎,誠實批判自己時得承認自己是讓邏輯壓住風險控管,一個猶豫就讓利潤從中飛走,站在邏輯的角度,猶豫並不是缺點,但站在直覺的立場,自己看盤這麼久,什麼股票會漲會跌,多少有些「盤感」,在關鍵時刻要讓「盤感」發揮應該有的功能,這就是直覺。直覺說來抽象,但也不飄渺,他也是思考力在經年累月下的訓練後自然而然的產物,有時是靈光一閃,有時就是一種強烈的感受。敏銳的「直覺」或「邏輯」都是透過廣泛的閱讀與批判思考而而得的,過程沒什麼不同,所不同在於展現的方式。
想多了,反而講有些模糊似的。總之,就是這麼一回事。有些事情說的越多越不清楚。若能兼顧邏輯、與直覺會讓操作更全面性。索羅斯的提醒很有價值,清楚的點出操作者在思維上的限制,果然是 Popper 門下的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