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個股研究:籌碼走勢發展史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符號學的基本預設是:只要人類行為能表達意義,並且能起符號作用,就必定存在著一個由約定俗成規則和區別構成的潛在系統。哪裡有符號,哪裡就有系統。這是所有表示意義的行為的共同點。如果要判斷這些行為的本質,就不能孤立地看待他們,而應該把他們看做符號系統的具體表現。---《索緒爾‧語言理論》
----------

描述金融市場方式很多種,經濟的數據、心理的波動、籌碼的現象、技術的指標;在這些描述語言的底層下,金融市場也是人類行為聚合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脫離不了人性的呈現與對意義的追逐;語言是為了描述經驗世界而存在,先有世界後有語言,世界是語言的底層,語言在世界的上層;語言是描述世界的最佳工具,但也是讓人誤解世界的迷障。

以醫學的類比來做說明:

評估身體的健康(註1)狀態可以透過許多的檢驗項目來描述,例如透過血液檢查可以知道血球的的狀態(白血球、紅血球、血小版)、凝血的能力、血清的生化成分(SGOT、SGPT、Triglyceride、Cholestrol、A.L.P....等),除了常規的生化檢驗,血清還可以做進一步的癌症篩檢。醫生可以透過各種檢驗出來的數據,再配合臨床觀察替人做綜合診斷,單一檢驗項目能夠說明的訊息有限,例如肝炎可以導致SGOT與SOPT數據上升,但這兩項數據上升可能還有其他原因;另外有個體的差異性需要考慮,以zarqarwi來說,血小板數據低於所謂的正常人,但凝血功能檢驗卻沒有問題。撇開檢驗誤差不談,判斷數據除了要綜合性的交叉比對,要考慮個體、人種差異性,檢驗數據是為了描述人體生理狀態而設計,而不等於生理狀態;在《黑天鵝效應》一書中的p.97也用醫學的例子解釋在思考上我們容易犯的邏輯錯誤,「沒有證據顯示生病」NED(No Evidence of Disease)≠「沒病的證據(Evidence of No Disease)」,或許Z與《黑》書的例子讓人覺得有吹毛求疵的嫌疑,但我想強調的是,將醫學檢驗數據類比於醫學的溝同語言時,我們可以從這些經驗觀察的例子理解,數據閱讀可能產生的什麼類型觀察死角,如簡化謬誤需要透過交叉確認來修補,但是即便夠過交叉確認後,我們也要明白,部分的總和仍舊不等於整體,要對於觀察的對象保持開放性。再舉個例子:所有的檢驗數據都在「正常值」的人,仍可能奄奄一息,同樣,一個看起來活力充沛的人,他的檢驗報告可能不忍卒睹。

可能我們會懷疑,以上,是不是將特例當常規?過渡地將異例放大?這不也是一種邏輯錯謬嗎?「沒有證據顯示生病」跟「沒病的證據」有什麼差異?需要這麼龜毛嗎?從否證看世界確實會讓人有這種感覺,或許讓人懷疑醫學檢驗與分析還有什麼意義!?但製造出這種感覺不是我們的目的,或多或少我們也碰過一些人對西方醫學抱持著排斥與不信任感(尤其老一輩的人),他們對醫學檢驗(西方醫學的語言)的不信任與我們從批判立場的嚴謹態度並不一樣。我們的目的是,一旦我們更瞭解語言的限制也就是瞭解語言的能力,我們更瞭解語言的能力,就能夠對世界的深度有進一步的理解與感悟,這才是目的。

從以上醫學檢驗類比,我可以問自己:究竟語言是工具還是迷障?如果是工具,他的限制在哪?如果是迷障?是什麼導致我有這樣的感受或判斷?

先前提過,描述金融市場方式很多種,經濟的數據、心理的波動、籌碼的現象、技術的指標;在這些描述語言的底層下,金融市場也是人類行為聚合的地方,遵循約定俗成的行為結構,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將他視為一個系統(當然,是一個非常動態與開放的系統);該問的問題是:什麼樣的語言比較能夠貼近市場?


----
註1:什麼是健康?也是值得討論的概念,在此先以通用的理解使用這一詞。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for study purpose only
  • 請輸入密碼:

在價格走勢的過程,價格是表,成交量是裡,籌碼型態則是內容的分析。在價格發展的過程中,理想型態的走勢是籌碼集中(承接進貨),價格上揚,籌碼發散(出貨)價格下挫;這是一種對價格走勢的素樸描述,一種理想的型態。

但實際上的變化又是如何呢?

市場上組成資金洋流的是各類族群;個股所屬的類股分類是任意且可變動的,可以基於所屬產業、次產業、集團、或其他概念被分類,資金的流動是以類股為依歸(主力股是特例),因此同類個股具備價格走勢的相似性,資金之於價格走勢的供需變化除了個股本身的內在因素,從屬於哪一個類別的類股,則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外部因素。同理,大盤整體的資金波動對類股以致於個股的價格變化同樣具有影響性。

價格上漲的現象,可能是a.個股的、b.類股的與c.大盤的因素,一個上漲的表現,有三種可能的籌碼理由。這是為什麼我們發現有些個股即便是被出貨,仍舊有上漲的可能(反之亦然)。價格波動是在多重變數的交互影響下演化,在分析上這會帶來實務上的困擾,除了個股,還要考慮類股與大盤,需要分析的資訊量非常非常龐大,也難怪有人認為價格走勢是隨機波動,基金經理人選股的勝率與猴子任意挑選並沒有顯著差異!

究竟一檔股票的上漲是隨機的或決定性的呢?

我們認為價格波動既有隨機也有決定性的因素。我們確實觀察到,某些價格激烈向上波動前確實有異常承接的現象,當價格發酵時其表現遠勝大盤與其他類股;我們也發現,即便被出貨的個股,仍舊可以延續往上波動的發展(做第二個或第三個頭?),表現看似隨機的現象其實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其真實理由或來不及反應其理由時以任意性做解釋(「隨機漫步」其實什麼也沒解釋,只是描述罷了)。如果只以個股的籌碼變化為觀察依據,很多價格現象無從解釋。價格波動的實況非常複雜。

先前提及價格現象是表,成交量是裡;價格表現是市場氣氛的需求大於綜合呈現,成交量是參與交易賽局的所有玩家的數量。量縮可以上漲,出量也可以上漲,某一檔股票的上漲或下跌之於成交量的變化有無限種組合。相對高檔的爆量可能是出貨也可能是繼續往上發展的中途承接,只看一天的K線看不出所以然。一組K線與其相對的成交量變化更能夠看出有意義的資訊。因為一旦成為結構的東西就不能輕易被改變,日K不足以成為結構(這是相對的角度),成交量稀薄的個股也不具備觀察意義,因為沒有量就沒辦法浮現有意義的內涵。

當然,解釋過去不是我們主要的目的;分析的企圖是從量價關係中找到未來可能發展的軌跡,向上或向下的概率究竟為何?以及要用什麼樣的操作策略能夠在市場獲利?

一組K線的結構究竟要透露什麼訊息?分析我們所能分析的是工作的正面,辨識我所不能分析的是技術分析的另一面。以2330台積電三天的量價圖為例(下圖),買盤的顏色越接近紅色區塊,表示承接的力道越強,顏色越冷則弱。我們能夠分析的是,這N天有什麼樣的成交量?信用交易有什麼變化?換手到什麼類型的持股者?目前價格走勢的相對位置在哪?等。我們所不能預判的是「明天有多少的成交量?」開盤的價位在哪?

除了盤整,價格不是漲就是跌,跌可能是暫時壓回,也可能是出貨後的買力耗竭等;依據過去的研究資料,如果是出貨型態,約需要以一比三的量能來出脫持股,並且價位需要夠高才能有效出脫。如果是承接型態,理論價格往供給



我們不能預測價格,但可以預判可能的發展需要什麼樣的條件。資訊分析只是這工程的三分之一,買賣牽涉的不只是當下的一個動作,他是一個不斷回饋的過程,從時間軸來看可以分成三階段:資訊收集、資訊分析、回饋操作。每個階段都是大工程(足以壓垮預備不充分的操作者, 經過這麼多年,深知每次的蛻變都是踏在痛苦的失敗經驗上)。


小結:

1.價格是表象,成交量是其內涵,分析成交量的內含是為了預判價額走勢可能的方向。
2.價格走勢的方向,受制於個股、類股與大盤的資金流動。一套完整的量價分析,需要包含這三部分的系統分析。
3.量能不只是量能,而是結構。我們要從結構的觀點做個股或盤勢的分析。
4.在資金大海中找出價格與量能變化的異例,應用博奕理論(賺錢是少數人坑殺多數人的賽局)。
5.資訊分析僅是對當下情勢的描述,研判價格走勢是對市場的理解與想像,從極短線的角度,開盤型態、盤中的價格走勢與盤前分析是研判波動的三位一體。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測歷史之所以不能成為預判的利基,在於低估當下的情勢變化(預設過去的重要),「現在」是「變動市場」最可靠的分析素材,是最接近未來的參考點,而「過去」並不完全是「現在」的基礎,而比較類同於「現在」的影子。我們從「現在」解釋「過去」,也從「現在」展望「未來」。我們不同意「現在」是「過去」的延續。實況遠比這樣的陳述複雜。

舉例來說:在時間點A的X股爆量(ex. >五日均量的五倍)後如果在A+N日後繼續上漲,那叫做換手,但如果下跌,那就又叫做出貨。不論稱為「換手」或「出貨」通常是在事後(現在)的判斷。我們在描述過去時很難不被當下的訊息蒙蔽,同樣為爆量的型態,可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未來發展,一個多一個空。但事後的解釋只是打嘴砲了。在未來尚未前誰能說的准呢?

於是一套成功的操作模型需要有「事前的預備」加上「當下的判斷」兩項素材的融合。當下判斷的重要性在變動的金融市場中是關鍵的能力。舉例來說,一檔已經被出貨的股票是不是就不能上漲呢?答案是否定的。反之亦然。市場並不存在一套我們天性所習慣的因果關連。同樣,爆量可能是新漲勢起點。固著於固定的分析架構終究難以面對變動的市場。講起來容易,但對於汲汲營營於預備資料分析資訊的操盤手來說,要在臨場翻空為多或翻多為空!是無比的壓力。就算理性與情感上都完全認可當下的局勢可能已經丕變,但行動的肌肉可能就是不聽使喚。

在當下操作。在觀念上需要打破「歷史是連貫的」、在行動上要忤逆求安的天性。很多個股根本沒有連慣性可言,操作這種品種的標的,很難不仰賴運氣。但如果只能靠運氣在市場生活,不如去當廟公算了,不是嗎? 如果只停留在此確實如此。所以需要特別留意跳空與爆量的標的,通常,在這種時刻正在發展一段新的走勢,我們可以在此尋找、摸索可分析的連續性。例如台積電2330最近就出現幾次的跳空。現在不需要考慮過去的漲幅,是否漲太多了,除非出現下一個往下的跳空或者產生平台慣破的型態,否則都還很難斷定會漲到哪。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針對反彈的紀錄:

1.反彈的籌碼型態猶如結晶格,層層包裹,由內而外,籌碼呈現斷裂、不連續性。這種籌碼生成的運動在大盤氣氛加持下不斷自我催化,過程就是吸引越來越多浮額進場,結果就是股價不斷的往上飆揚。多頭的籌碼則是以沈澱型態生成,籌碼以連續的型態成長。

Q:為什麼大額持股者進場的時機比某些散戶慢?這預示著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Q:為什麼輪動飛速的籌碼型態仍舊支撐著股價上漲?究竟什麼時候是他的反轉點?

2.反彈是市場氣氛的投射,判斷的依據以技術面為主,心理面、籌碼面為輔。

3.區別市場論述主流與非主流間的界線。市場自我增強的機制是短線波動的主要動能。反轉將出現時,市場總是以極度樂觀或悲觀作壓倒性的論述淹沒。小評:賺錢總是少數人的權力,離人群遠一點。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