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價格走勢的過程,價格是表,成交量是裡,籌碼型態則是內容的分析。在價格發展的過程中,理想型態的走勢是籌碼集中(承接進貨),價格上揚,籌碼發散(出貨)價格下挫;這是一種對價格走勢的素樸描述,一種理想的型態。

但實際上的變化又是如何呢?

市場上組成資金洋流的是各類族群;個股所屬的類股分類是任意且可變動的,可以基於所屬產業、次產業、集團、或其他概念被分類,資金的流動是以類股為依歸(主力股是特例),因此同類個股具備價格走勢的相似性,資金之於價格走勢的供需變化除了個股本身的內在因素,從屬於哪一個類別的類股,則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外部因素。同理,大盤整體的資金波動對類股以致於個股的價格變化同樣具有影響性。

價格上漲的現象,可能是a.個股的、b.類股的與c.大盤的因素,一個上漲的表現,有三種可能的籌碼理由。這是為什麼我們發現有些個股即便是被出貨,仍舊有上漲的可能(反之亦然)。價格波動是在多重變數的交互影響下演化,在分析上這會帶來實務上的困擾,除了個股,還要考慮類股與大盤,需要分析的資訊量非常非常龐大,也難怪有人認為價格走勢是隨機波動,基金經理人選股的勝率與猴子任意挑選並沒有顯著差異!

究竟一檔股票的上漲是隨機的或決定性的呢?

我們認為價格波動既有隨機也有決定性的因素。我們確實觀察到,某些價格激烈向上波動前確實有異常承接的現象,當價格發酵時其表現遠勝大盤與其他類股;我們也發現,即便被出貨的個股,仍舊可以延續往上波動的發展(做第二個或第三個頭?),表現看似隨機的現象其實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其真實理由或來不及反應其理由時以任意性做解釋(「隨機漫步」其實什麼也沒解釋,只是描述罷了)。如果只以個股的籌碼變化為觀察依據,很多價格現象無從解釋。價格波動的實況非常複雜。

先前提及價格現象是表,成交量是裡;價格表現是市場氣氛的需求大於綜合呈現,成交量是參與交易賽局的所有玩家的數量。量縮可以上漲,出量也可以上漲,某一檔股票的上漲或下跌之於成交量的變化有無限種組合。相對高檔的爆量可能是出貨也可能是繼續往上發展的中途承接,只看一天的K線看不出所以然。一組K線與其相對的成交量變化更能夠看出有意義的資訊。因為一旦成為結構的東西就不能輕易被改變,日K不足以成為結構(這是相對的角度),成交量稀薄的個股也不具備觀察意義,因為沒有量就沒辦法浮現有意義的內涵。

當然,解釋過去不是我們主要的目的;分析的企圖是從量價關係中找到未來可能發展的軌跡,向上或向下的概率究竟為何?以及要用什麼樣的操作策略能夠在市場獲利?

一組K線的結構究竟要透露什麼訊息?分析我們所能分析的是工作的正面,辨識我所不能分析的是技術分析的另一面。以2330台積電三天的量價圖為例(下圖),買盤的顏色越接近紅色區塊,表示承接的力道越強,顏色越冷則弱。我們能夠分析的是,這N天有什麼樣的成交量?信用交易有什麼變化?換手到什麼類型的持股者?目前價格走勢的相對位置在哪?等。我們所不能預判的是「明天有多少的成交量?」開盤的價位在哪?

除了盤整,價格不是漲就是跌,跌可能是暫時壓回,也可能是出貨後的買力耗竭等;依據過去的研究資料,如果是出貨型態,約需要以一比三的量能來出脫持股,並且價位需要夠高才能有效出脫。如果是承接型態,理論價格往供給<需求的方向偏移,於是在盤中我們的觀察就是依據過去的資料來研判當下的態勢是屬於哪一類?再來決定資金壓的配置究竟是要壓在出貨或承接型態。




我們不能預測價格,但可以預判可能的發展需要什麼樣的條件。資訊分析只是這工程的三分之一,買賣牽涉的不只是當下的一個動作,他是一個不斷回饋的過程,從時間軸來看可以分成三階段:資訊收集、資訊分析、回饋操作。每個階段都是大工程(足以壓垮預備不充分的操作者, 經過這麼多年,深知每次的蛻變都是踏在痛苦的失敗經驗上)。


小結:

1.價格是表象,成交量是其內涵,分析成交量的內含是為了預判價額走勢可能的方向。
2.價格走勢的方向,受制於個股、類股與大盤的資金流動。一套完整的量價分析,需要包含這三部分的系統分析。
3.量能不只是量能,而是結構。我們要從結構的觀點做個股或盤勢的分析。
4.在資金大海中找出價格與量能變化的異例,應用博奕理論(賺錢是少數人坑殺多數人的賽局)。
5.資訊分析僅是對當下情勢的描述,研判價格走勢是對市場的理解與想像,從極短線的角度,開盤型態、盤中的價格走勢與盤前分析是研判波動的三位一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