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的設計需要深刻明白,每一項指標的原始公式與動態調整的模式是基於什麼的思維與邏輯下發展。每一個觀測的出發點就是觀測的盲點,觀測的主體其實不是全然地主體,也是參與的客體。我們之所以能夠從角度A看到B是基於許多的前設,前設是A之所以為A的原因,也是在觀察中被忽略的現實條件,當現實轉變,觀察者的觀點可能仍舊不變,於是雖然仍舊看到B,雖然感覺有異狀,但卻可能無法及時調整。每一項指標都有這種本體上的限制,這就凸顯出交叉對照的重要性。價格波動與籌碼內涵這兩大類指標要交互參照成為三維的脈絡。

大盤從3955一路漲到目前接近七千點的位置。雖然漲幅將近三千點,期間也有一季之久,決定空手或佈空的人仍舊有十分堅實的理由。但若看空的走勢遲遲沒有發展,要反思是哪一個推演的邏輯出問題!很都人會朗朗上口市場不會錯,要以市場為師,那又為什麼把時間與金錢壓在與市場發展相反的方向?我原本也是看空的,但一路走來覺得籌碼的型態實在詭異。事後檢討,自己的反應力還可以更快速,判斷市場的數據與推敲需要自己研發不假他人之手。

去年做空的人一路嘲笑大師的愚蠢,今年上半年被嘎爛的人還有什麼資格訕笑別人蠢蛋?!邏輯異常?死多頭?市場是現實的,輸就是輸,贏就是贏,被嘎爛的人除了深切檢討沒有其他地步可以退守。

面對別人:
那些邏輯經不起考驗但卻在資金行情中賺錢的人我們祝福他,邏輯經得起考驗卻仍舊賠錢的人我們憐憫他。

面對自己:
要想清楚的是,自己的判斷依據與架構是否經得起檢驗。別人如何是別人的事情!市場大師可能是胡說八道的王陸仔仙,也可能是道貌岸然的學者。操盤手在道德上、知識上鄙視大師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來市場掙錢,不是來當聖人、學者或名嘴。檢討自己才是進步的方向。

指標是死的,解釋指標的思維架構才是活的,指標的限制其實也就是思考架構的限制,思考架構的限制就是知識的與想像力的限制。深化市場知識力就像作肌肉訓練一樣,需要持之以恆地鍛鍊,把握每一次的情境,去觸碰思維肌肉的限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