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抑或貨幣決定資本流向,這是什麼意思?例如次級房貸之於FED降息的幅度多寡等相關議題,與第一項有關,這部分的討論留待以後。一般均衡理論肇始於自然科學,以化學反應為例, 在一特定的溫度、濕度與壓力下,NaOH + HCL→NaCL + H20;反應往右進展到系統中的Na+、OH_、H+、CL-被耗盡為止,反應持續走向系統中堪用的離子被耗盡為止,耗盡不是完全空無一物,而是在這一類反應中允許的最大反應幅度一旦達成後,系統會進入一種平衡關係,觀察這種平衡關係需要幾個條件:
1.系統中的溫度、濕度與壓力恆定(約定系統條件)。
2.參與系統反應的化學分子固定(定量)。
但若在系統反應進行中我不斷地往反應燒杯內加水!或者將燒杯放入冰箱改變反應的環境,那麼化學反應的平衡走向就會隨著條件的改變而更動。在實驗室的環境中科學家可以約定一個封閉系統作為實驗之用,但在金融市場中並不存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與不變的市場參與者,當社會科學借用科學方法研究金融領域時需要留意這項大前設的差別,尤其是在經濟學的領域,為了研究上的方便將市場模組化、系統化,都犯了研究上的基本錯誤,假設一種不存在的狀態作模擬,自然推導出與現實落差的結論。
梭羅斯以上這段陳述中最關鍵的一句是「金融市場在本質上是不穩定的」,不穩定性是什麼意思?不穩定性的意思並不能類比於強酸加上強鹼的激烈放熱反應,或者硝酸甘油被引燃的爆炸,化學反應的類比無法表達出這個不穩定的內涵,在固定系統內的反應方向是百分百可預測的,如果不可預測化或規劃,那麼也沒有化工與石化產業,即便是激烈的化學反應也是穩定、可預測、不令人意外的。而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的意思指的是在開放系統中隨時有新的變數引進,每一次的交易都是新的初始值,他的複雜性還來自於主體(市場)與客體(觀察者)間錯綜的回饋關係。
我在今年暑假寫了一篇「不連續的連續性」,目的也是為了呈現出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特質。若不穩定是金融市場的本質,那麼該如何在這種不穩定中尋找可獲利的途徑呢?
- Jan 02 Wed 2008 17:29
金融煉金術---書摘與心得(2)
close
我嘗試從分析中歸納一些通則。最重要的幾點包括:第一、信用才是重點所在,而非貨幣(換言之,貨幣主義(monetarism)是錯誤的意識型態);第二點,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librium)的概念與實際世界並無關連(簡言之,古典經濟學只是徒勞無功的理論);金融市場在本質上是不穩定的,這導致第三項結論,他最好以問句而非斷言的方式表示:為了重建經濟體系的穩定,需要採取何種政策呢?梭羅斯,《金融煉金術》,P30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