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接受的看法是:市場通常能夠精確地去呈現未來的發展,及使該發展目前尚未明朗。我所持的看法恰好相反。我認為市場價格永遠是錯誤的,他們代表一種對未來偏頗(biased)的觀點。但扭曲有雙向的影響:不僅市場參與者以偏頗的觀點行事,而他們的偏頗也會影響事件的發展。 這會造成一種印象,使人認為市場能夠精確地預期未來,但實際情況並非目前的預期會對應未來事件,而是未來事件是由目前的預期所造成。參與者本身的認知便是錯誤的,而在錯誤的認知與事件的實際發展過程,兩者之間存在著雙向關係,該關係也導致兩者之間缺乏對應(correspondence)。我稱這種雙向關係為反射(reflexivity)。梭羅斯,《金融煉金術》,P22-23


以上這一段摘要的意思是什麼?難道梭羅斯的意思是說他反對「價格是市場實況的反映」?入市一段時間的人都會對「未來已經寫在價格之中」有所感悟,難道梭羅斯反對這樣的觀念?我認為理解梭羅斯這段話的關鍵在於他對知識的看法,梭羅斯並不認為人可以正確的掌握金融知識,每個人總是依據自己片段的理解(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去推測商品價格,在這種片面堆論之下的結論當然含有錯誤的成分,既然含有錯誤的可能性(或高低不等的成分),集合眾人"願力"的價格自然含括了眾人的錯誤成分在裡面。

以上陳述代表三組概念:1)個人對市場的偏頗知識;2)價格是市場參與者的合力所成;3)價格的推動是雙向模式,推動的動力源自眾人對價格的偏頗理解。

以上摘要中我認為「缺乏對應」的意思比較難理解,「缺乏對應」以我的理解與推論是:「他指涉價格走勢與期待之間出現的隨機斷裂」。斷裂來自參與者為數眾多,沒有單一參與者可以將其獨特的偏見直接灌注與市場的商品價格,商品價格隨時在交換的過程中受制於參與者A、參與者A'、參與者A'''與參與者A'N=1的交織影響;斷裂也來自個別參與者本身的知識內涵,今天看多也許明天新的數據與事件會讓參與者反轉昨日的立場。因此反射(reflexivity)的概念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被完成。

梭羅斯認為價格與市場參與者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反射(reflexivity);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反射這個概念與反應response有什麼不同?」response不是也可以呈現雙向回饋的意思嗎?確實如此,但我以為梭羅斯用(reflexivity)是為了呈現主客關係的錯綜性與動態性。response這一詞常用在自然科學中表達因果關係為單向的物理反應,而reflexivity則是表達因果互為關連的循環論證關係,這個詞彙適合用在人文學科。

問:這樣的觀念對於金融操作有什麼實際上的幫助?

答:答案是沒有直接的幫助,但對於拓展思維觀點與分析力非常有益。理論建構與實務操作之間有一道鴻溝,這個鴻溝不是三兩句話就能跨越的。市場販售許多速成賺大錢的藥方,我覺得這些撇步與毒藥無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