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進行分析?聽起來是有點奇怪的問題。進入這一行也不是三兩天,還需要回過頭來問這個問題嗎?我想是的。這個問題當然需要不斷反問。如何分析一檔標的,決定分析後看到的資訊

我們習慣使用工具,由於思維的慣性與行動密切的配合,以致於容易遺忘了工具的限制,就好比戴上眼鏡的人對於鼻樑上那副20-30公克的外物沒有知覺,眼鏡與 眼睛已經融為一體,戴眼鏡的人以為他透過眼鏡所看到的一切就是真實(Reality),事實當然不是這樣,我們看到的東西可能是接近真實的資訊,也可能是 脫離真實的扭曲幻影。物自身永遠不可知,我們所看到都是浮光掠影,這是需要謹記的大前提。

既然不可知,那又何必分析?

我的意思不是要作個不可知論,我要強調的是感官的限制。感官的限制就是工具的限制,知道限制在哪,可以避免我們在思考時陷入混亂,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一切, 不,絕對不是這樣。並且,由於我既是分析者又是市場的參與者,我很難不把自己的主觀意識混雜到要分析的內容。這個問題我還沒想到妥善的對策,也不完全認為 這對分析一定是缺點,直覺能夠扮演的角色不需要過份輕視。目前想到的是建立評估參數,參數是冰冷不帶情感約定,例如換手率與價格就是一個參數,藉由參數的描述來 說明研究對象的狀態。

分析是為了把自己更推""事實。

我相信某一檔股票究竟是要漲或跌,都有其條件(註1),我的工作就是透過分析找出某一檔股票究竟是要走多或空,研判他目前的狀態為何?這個工作有點類似 醫生作診斷,也有點類似石油探勘專家。醫生除了透過問診,也需要透過各種檢驗工具來瞭解人的生理狀態,石油探勘人員在進行掘井工作前需要分析地質狀態。醫 療工具的進展幫助現代的醫生能夠更快速與準確的分析生理機能,"工具的發明"是根據不同的生理學理論與醫療需求而發展,學理與工具互為進步的因果,配合上 人的求知慾不斷邁向進步。

分析市場的現象我依據什麼觀點?我所使用的工具有哪些限制?

註1:籌碼結構的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