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股票已經有出貨跡象,依據過去的統計,那種賣單的額度不是一般人或法人能夠出脫的額度。同樣,當今年一月二月時我們發現有大戶進場著墨的標的,那種額度也不是一般散戶可以出手的資金。

大戶進場後的股價未必馬上走揚,盤了一兩個月很常見,盤更久甚至下挫的跌幅超過兩成也在統計中看到,同樣,被出脫的股票,他的價格走勢繼續往上飆漲也在目前的態勢中存在;只跟隨著籌碼決定操作的模式仍需要度過激烈震幅,這種震盪的幅度早超過一般的停損機制。出手的時間點很重要,除了看個股籌碼,還要看走勢型態,除了看個股的走勢與籌碼型態,還要看類股輪動軌跡,分析類股輪動的軌跡也要在大盤波動作背景下思考。以個股、類股、大盤的三維分析做決依據。

講起來容易,實際分析的Loading不輕。剛入這一行時跟朋友從個股資金流向分析開始做起,四千張的週量需要用三天才能寫完一篇分析報告,這是為什麼後來才進一步研發DATA MINING的技巧與分析模組,經過幾年的研發,原本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縮短到三小時,但如果除了分析個股,要將類股甚至大盤列入考慮,以目前一千四百億的日均量來統計,RUN 完所有的分析模組後都已經收盤了,感覺就像在追逐太陽,未來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股價上漲的理由百百種,可能是跟隨a.個股籌碼的、b.類股的、或c大盤的波動向上走,現實可能是axbxc的交叉影響,金融現實很複雜,但分析要化繁為簡, 一套決策支援系統應該要系統的分析這三個層級,每一個層級都有其資料分析與考量的資訊工程;曾經跟某投資顧問公司洽談合作,不過他們只要每天給明牌,那種今天報牌明天,最遲後天就要飆的股票,對方不管我們怎麼做,標準的只論結果不論過程。可想而知,這種期待是容不得震盪的,坦白說也是我們繼續研發的動力。

忍受震盪不僅是心理層次受煎熬,更麻煩的時是時間的浪費與資金的閒置,極短線的震盪激烈與對錯的頻率正相關;因此,資金規劃、時間成本、資訊品質、決策模式與操作的穩定度之間要拿捏一個平衡點。決策的動作想要快,標的物的分析就要準,但速度要快,能分析的時間就要被壓縮,時間被壓縮準確度就會降低。這是兩難。

理論上,大部位的資金可以忍受的震盪空間比較高,但這只是理論上,事實上每一個投資人不論資金大小都不願意忍受震盪。但為了克服震盪的煎熬與時間成本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優質的資訊品質」、「成熟的決策支援系統」、以及具備靈活與穩定性格的操作。

什麼時候做對,什麼時候做錯。對或錯是依據什麼做判斷。我是單純的結果論或者我有能力更細緻的去分析價格發展中的變數,並且將這些經驗觀察納入自己的演化系統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