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印象沒錯,早期部落格這樣的工具是給系統工程師紀錄bug用的。隨著頻寬與使用介面的發展,部落格跟隨電子郵件的腳步成為網民常用的工具。

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在google, yahoo, microsoft,pixnet或wordpress申請一個免費的空間大發議論。用非常低廉的價格進入網際網路的出版世界,「出版」?是的,任何人都可以出版家。Blog的工具已經成熟,只要內容夠力,發表文章的頻率夠穩,簡單的行銷技巧就可以讓部落格的人氣逐日穩定增長。對六年級後段班的人來說以上只是常識罷了,沒什麼。但對那些進入網路世界稍微慢一步的人來說,Blog似乎依舊沾染了神聖的高科技魅影。遙不可及。

所以,對那些網際網路經驗比較跟不上的經營者,架構一個部落格,開價40萬。建制一個互動網站,開價60萬(以上還不包含例行的人事成本)。他們是會點頭同意的。但是,但是,如果公司的執行部屬開這種價碼給老闆,除非他是智障,要不然欺騙的意味十分濃厚。

對營利機構,經營一個部落格的目的是什麼?這是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公司的營運重心是在實體的世界,那麼部落格不會增加你公司的名氣,部落格也不會增加你的客源,部落格最大的功效只是當作你公司的名片,方便讓搜索引擎找到罷了!如果公司產品依賴實體的互動,那麼在網路的名氣只是實體口碑的side effect,主與從需要分清楚。我相信,對絕大多數的公司,部落格是最不需要花人力去經營的區塊。原因簡單:不需要、也不值得。

不需要:因為大部分的公司仍舊是以實體互動為主。
不值得:不值得的判斷是建立在維持一個部落格的僅需公司的部分人力,甚至是最瑣碎的人力(前提是企業經營的重心並不在網際網路)。

小結:對大部分的公司,部落格的功能就是放在網路上的名片,他的前身就是以前的網站。定期貼文(出版;publish)並不是經營的重點,瀏覽人次也無關公司的營運契機。

以上是針對公司型態的部落格。對個人使用者,部落格的功能具備著日記與情感交流的功能。blog這樣的工具方便發展私我。任何不懂語法的電腦使用者都可以上手建制自己專屬的部落格,隨時貼文或貼圖。將部落格當成情感聯繫的意志延伸,或者記錄個人思維的發展史(簡單說就是日記啦)。重點是私我,內在世界的建制,人氣是附屬品。為了人氣而部落格是本末倒置。用程式去衝人氣是矯揉造作的神經病。

給老闆們:別花冤枉錢去搞網站、花大錢去架部落格,這一類的科技成本很低廉。想清楚什麼對公司有用,再決定要用什麼型態呈現在網路上。

給個人戶:上網人次的意義是什麼,要很小心分辨。據說,這是虛擬世界最常見的虛榮。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