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盤前規劃是投資人事先擬定的一套操作策略。好比說我們要去COSCO採買(閒逛例外),會先算好家裡的冰箱有多少空間?需要買多少份量的食物或物品,出發前身上有多少預算應該都規劃好了;操作策略也有類似出外旅行的地方,假設我們要去登山,如果遇到下雨或突發狀況時(EX熊出沒)要採取什麼應變?比較複雜的類比是打仗,用部位再操作的投資人應該更習慣這種類比。

實際上投資朋友常常是「想到什麼就買什麼,感覺不順眼就空下去!」。平常買一台手機或筆電(三、五萬)可能上網查詢了不少使用者回應與價格評比,但買賣一檔股票卻是在瞬間的動念下就去作了(一次十張四萬或八萬的股票)。這種操作的習慣,不論賺賠,對經驗的累積意義都有限。如果因此賺錢,個人覺得比賠錢糟糕,因為完全誤會市場的樣貌,以為某老師或某雜誌神準、或者某套方式一定可用!以為某套固定操作存在?!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在變。

以下是針對以日或週為操作架構的分享:

講到盤前規劃,就要先處理盤前的預備工作,至少是對近期的大盤、類股狀態有基本的描述與理解。問問自己類股輪動到那個方向?強勢的類股只強了一天還是連續性的走強(參考:上市類股籌碼分析LINK HERE)。目前類股的輪動模式是否是我有把握的?大盤的型態我自己是看多或看空? 以上這些資訊也不難從券商營業員那邊取得。只要有開戶大概都可以收到營業員每天早上Email來的報告。雖然這些報告的內容大同小異(大部分比部落客寫的完整),但也不失為一種判斷盤勢的資訊源,可以知道目前盤勢下的投資人心裡可能在想什麼。

開盤後是等待機會。選擇自己有把握的技術型態(或籌碼型態)等待適合的時間點進場;例如說X股,成交量幾張時進場作多(或空),當出現什麼樣的型態或狀況時停損單就要執行!!條件沒出現時,就是不動、離場或繼續等待。沒辦法叮盤的人可以用一些警示工具或者請營業員幫忙通知你(妳)設定的條件是否出現。條件時沒出現就不進場也無所謂。不要搞到要買的牛肉沒買到,卻扛了一馱屎屎回家。

小結:
1:對盤勢有基本的理解
2:設定好進出場的條件
3:下單額度要事先規劃

說來容易作起來難,八成的人都沒這樣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arqarwi 的頭像
    zarqarwi

    資本市場修道院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