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怎麼看這個盤?過去我會根據技術或籌碼的型態跟隨著市場上聽到的聲音一樣,規劃可能的走勢或者提出煞有其事的看法。例如4100到4600之間盤整震盪,如果越過XX均線就上看多少,如果跌破OO均線就下探多少點。但這樣的思維是對的嗎?

我懷疑自己是錯的。至少錯了一半。

技術分析的功用是提出一套讓市場玩家彼此可以溝通的語言,也是讓操作者用來描述現狀的工具,但他並不賦予對未來的看法或預測,誰說突破均線就一定往上?破線就往下?沒這一回事。個股要上或下還得加入當天走勢的新參數。當大盤像今天一開盤就弱勢格局並且持續下探的走勢,除了少數例外,所有類股都會被往下拖,反之過去以來的「無稽之彈」,在強勢電子族群的帶動下,營收爆爛的類股一樣跟著漲了一成。短線資金行情是最難捉磨的。快速進出的資金型態也是理性分析的限制的主因。

那怎麼辦?

預先規劃是對的,但錯的地方在於規劃僅止以過去資訊為素材的規劃,當盤勢與規劃的方向相反時需要即時反應規劃的限制在哪!即刻調整。規劃是對的也是錯的,對的地方在於規劃時可以瞭解目前的處境或狀態,但錯的地方在於操盤者常不免以既有的理解投射在盤勢上,以自我為主體,將市場的波動視為客體,但這剛好與現實悖離。市場雖然不會思維,但他是主體,要用什麼樣的概念來解釋呢?我覺得若用文本分析的角度來理解或許有一點助益;我們可以將盤勢的波動視為Implied author的傑作,這個Reality為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Author我們僅是Reader,而且是非常有限的reader,容易出錯的reader。知道自己容易出錯以及哪裡錯了!比證明自己是對的重要,更重要的是即刻調整,即刻調整、即刻調整、即刻調整,這四個字值得寫一萬遍,寫到骨頭裡,融化在血液中,有根有據地保持高度的彈性。

講起來簡單,做起來簡直像在剝皮蝕股,尤其是原本以為自己分析架構已經很有把握的情況下,還必須要轉換方向時,那種胸悶與惶恐的壓力,像是要把人擊碎似的巨大。操盤手要習慣這種隨時像要從萬丈深淵跌落谷底的壓力。

盤勢難以意料!確實如此。「盤」是用來跟隨而不是預測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