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操作所依賴的資訊分析都是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架構下的產物。以月為單位?或以週、日為分析對象,從而派生不同的資訊內容。 操盤人依據自己熟悉的操作模式擷取需要的資訊,以短線操作為主者依據短線分析素材,以波段操作作部位管理的基金經理人則需要有更宏觀的資訊分析,這不是什麼特別複雜的道理,但若將不同的時間架構錯置則會有明顯的資訊衝突。舉例來說,將長線佈局的資訊拿來作為短線操作,或剛好相反,將短線資訊拿來作長線佈局,或者以短線的漲跌幅表現(果)去推長線資訊(因)是否改善!都是錯置的分析。理論上長線佈局者對短線的股價起伏可以比較釋懷,短線操作者不能因為短線失利就轉型變成中長線投資人,同樣地,一檔原本就打算長線佈局的標的,投資人也不能因為短期股價的壓抑而鬱鬱寡歡。

講起來容易,實際上遇到狀況時,架構錯置或情感衝突的情況其實還滿容易見到的。佈局兩三個月的標的不算長,但股價若遲遲沒有反應,對很多人來說已經快抓狂了,急著想出場。但矛盾的是,原本期待短線獲利的投機客,滿手破底再破底,為了整戶維持率,已經匯款到券商專用戶兩次甚至三次的投資標的,卻情有獨鍾似地惜售?!人性就是這麼矛盾。

紀律操作(專業)往往是反人性的金融實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