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自以為是成功的,那你將喪失使你成功的過程,一個人必須承認錯誤,接受痛苦。如果犯了錯不承認,不願意接受痛苦,甚至不再感受到錯誤的痛苦,那你就會繼續再犯錯,就會失去贏的優勢。

痛楚是我的決策工具之一。 ----- 索羅斯


索羅斯這段話意味深長。面對混沌與不確定的金融市場,每一個分析與分析之後的決策伴隨而來的是腎上腺素標高,在盤中與收盤後的不斷自我挑剔,在相信自己與懷疑之間的劇烈拉扯間求得理性的平衡;戰戰兢兢並不保證每一筆交易都能獲利,這也是不切實際的期待,失敗與錯誤的決策是必然發生的。問題是錯誤的與正確的操作之間的比例是多少?要怎麼知道自己在哪裡失敗?透過績效的變動看到帳面虧損或盈餘減少是最直接的評估;但評估的重點更應該放在方法論的批判上。

如果獲利是因為一時的運氣而矇到利益,沒什麼好得意,高興三分鐘就好;如果佈局後的盤勢不如預期而氣餒,難過一下下也就夠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應該將時間磨在精鍊分析的水平上,不斷自我拆解,挑戰分析龐雜資訊的力道是否與日俱進,這絕對是痛苦的滋味,「痛苦感」是操盤手每日的糧食。

這種大腦內的戰爭只有自己明白,旁人無從體會,也難以分享;這恐怕是操盤者另一個劇烈痛苦的來源,這種職業生涯會讓操作者習慣獨處也非得樂於獨處。獲利之前可能是一段蟄伏的虧損,與看似毫無意義的等待,時間是投機客最殘酷的敵人,但這個歷程卻是無從縮減的。總之,就算全世界都覺得你是神經病時,要清楚知道自己在作什麼。像個運動員般每天訓練自己的思維的肌肉。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下單很輕鬆,但下單之前的努力是十倍甚至百倍。

獲利沒有捷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