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量價的工具 http://www.zarqarwi.com


  
最近到餐廳吃飯無意間聽到鄰桌聊到股市的機會變多了,都是買了某一檔股票,後來漲了很多但是沒有即時獲利出場,最後有點小虧損,加碼過後又繼續賠錢,等待再一次的反彈後就要出場云云;就算沒聽到鄰桌的閒談,在我自己的投資經驗中也有無數多的例子,可以證明投資人在市場中最關心的就是價格的變化。在最近有一個調查是說,有六成五的台股投資人覺得技術分析有用。這很容易理解,價格是技術分析的主要元素,常看到與聽到的X線、均線、KD、RSI、等等玲瑯滿目的名詞都是直接或間接從價格數據衍身出來的數值。技術分析最早可以追朔到18世紀,認同技術分析理論的人基本上會接受「歷史會不斷重演」,如果歷史會重演,那麼價格走勢就是可以去預測的了。

 
歷史確實有重演的可能,但問題是價格走勢要怎麼分析?只是看型態嗎?例如以上這張圖,價格好比妙齡女子的輪廓,但是,真奶或假奶單從型態能夠輕易分別嗎?在肌膚之下究竟是什麼樣的成分?在每一種型態內究竟是什麼樣的構成?是我更關心的問題。


打從進入股市之初,我就很關心籌碼的問題。「籌碼」,簡單的說就是市場的資金流向,籌碼在固執者手上或猶豫者,是在大戶或者相對小戶?我認為都是價格走勢在未來要往上或往下變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當我剛開始學習認識金融市場時,我最先使用的工具就是以下的圖表。這是雅虎股市提供的量價變化圖,每天的盤後,只要打入股票代碼,就能夠在股市資訊裡面的籌碼/成交明細選單下看到。

 
  
在pchome股市頻道也能看到類似的作圖。 




 
縱軸有當天成交的價位,橫軸是成交量。舉例來說,以上圖為例,在104的這個價位有126張成交,在101這個價位有684張成交。我們可以從價格與成交量的分佈中大致看出價格的壓力與支撐在什麼地方。

但問題來了,我一直覺得有個疑問。在101這個價位的成交狀況,可能是大戶丟股票,也可能是收股票,也可能只是小戶自己玩自己的,有無限多種可能。如果我不曉得每一根住狀圖裡面的內涵,那我的判斷能夠更準確嗎?就是在這個問題的逼迫下,我們才發展出以下這種型態的量價圖:



 
基本結構跟以上兩種圖一樣(我們的橫軸是價格,縱軸是成交量;其實雅虎舊版的量價分佈圖是這樣劃的,我們只是在六年前沿用到現在)。但我們進一步分開買方與賣方兩張圖。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成交量的基本定義就是買賣成交後的數據,一萬張的成交量,要是有人買一萬,也要有人賣一萬張,最後在券商與證交所的電腦系統內搓和後的結果。所以我們原本使用的量價分佈圖就好比看到價格的輪廓一樣。成交量是買方與賣方共同組成。一萬張的成交量,可能是100家的買方 vs 500家的賣方,也可能是1000家的買方vs100百家的賣方所組成。所以除了分開買與賣兩張圖還不夠,我們還要進一步分析究竟買家與賣家,所以就需要有一個買賣家強弱的對照表。

深紅色2000+:代表買入或賣出有2000張以上的券商 
紅色1000-2000:代表的是買或賣是1000張到2000張的券商 
橘色800-1000:代表的是買或賣是800張到1000張的券商 
以此類推,所以冷色系的藍色,代表的就是相對小戶的券商的買賣張數了。

全台灣目前約有1077家券商可以讓投資人下單。假設有某券商X,今天交易某檔股票,在五個價位分別賣出了200百張,他今天一共賣出了1000張,這家X券商在我們的系統中就會以紅色區塊來表示他的交易狀況,同樣的,Y券商在三個價位有交易,最後累計的張數是400張,那麼他就會被系統以綠色來呈現他的交易分佈狀況。買多少就是買多少,賣多少就是賣多少,每一股都是科學計算下的結果。

台灣的股票少則10來家券商,多則上百家券商參與交易。一千億的成交量大約是一百萬筆的數據,一千張的成交量大約要五張報表明細,這麼複雜龐大的資訊量如果透過我們的系統,就一目了然了。當然,價位變化仍然是重要的,因此我們用藍色的箭頭指出今天的收盤價格,綠色的箭頭表示前一個交易日的價格,黃色的箭頭表示這兩天的交易是收在同樣的位置。如果當天只有藍色的箭頭是什麼意思呢?那表示有價格的跳空走勢。只要看箭頭的相對位置,還可以知道價位的跳動,這樣是不是很清楚?




 

不論你以前是技術分析派、基本分析派、市場派或只是一個單純的散戶,不隸屬於任何門派,你都可以使用這套工具。更棒的是,不管你是用什麼樣的選股系統,你也可以將這套工具嵌入你原本的分析邏輯內,而不會矛盾。市場已經有類似的工具給投資人使用,但報價至少是每個月四千台幣起跳,資本市場修道院提供的這套工具,在2011年5月中全新改版,只要有yahoo, fb 或gmail帳號就能使用,而且還是免費的,網址是在http://www.zarqarwi.com,還不趕快去玩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