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公定假期,股市每天都有交易,因此以日為分析單位個人以為這算短線模式,短線分析配合的是短線進出,我們認為以季為單位的分析架構就算長期了。什麼樣的區間是定義上的「短、中、長期」,根據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看法,對不同的定義模式我沒什麼特別的意見,但我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人告訴我他打算長線投資,但卻每天叮著盤在看,雖然不是天天交易,但交易的頻率也以「次/週」為單位。

前一句話才說「打算放半年」賺一個大波段,後一個動作就是急著進進出出。這種情況我不曉得算不算常見,但這種理論分析與操作頻率的悖離型態,我認為這對對投資人很不利,追在相對高點、殺在相對低點是常發生的。決定該如何操作是依據個人能夠擁有的資訊與分析時間與能力而定,如果能夠掌握到的是基本面的題材與資料,用功的投資人或許一年進場兩次到三次,定位在補貼家用也綽綽有餘,認識的幾個朋友是用這種方式在市場上投資,他們平常還有自己本身的工作,沒時間看盤,就算有時間看盤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如果打算以更靈活的操作在市場上掙錢。那麼就要付出相對的代價,從資訊來源與品質的確認,進一步建立完整的操作系統。個人認為這屬於專業層級的投資模式,並且投資人操作的交易系統是依據依據個人氣質量身訂製的專屬模式,除非自己花功夫找出一套方法,市場上並沒有一套便宜的工具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投資人的分析採要用什麼樣的架構?需要先問問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應付龐大的資訊,前提決定手段。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有些個股,若跟隨著大盤在一月底那一根大黑棒之後跟著殺出來,現在應該很懊悔、很想吐血。當然啦!被破底的今天就算大漲,也還不見得回到0124的水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