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貨在股市的日常用語中表示股票持有人將持股拋還給市場,通常表示獲利出場,此外在定義上這一個(或這一組)持有股票的帳戶必須是握有相對大量部位的股票才有資格稱為出貨,市場上的散戶持有十張、五十張或一百張的股票,不論買或賣都激不起一絲漣漪,因此在賣出時也稱不上出貨,買進也算不得進貨。

有股票才能賣,有大量的股票才能出貨,因此在市場的觀察中,出大量就是重要的觀察依據,在相對高檔出大量,通常不是好事,"通常"的意思不是絕對,而是在概率上出大量與出貨伴隨在一起的機會大,至於是什麼樣的意義就得分析量的內涵才能進一步推敲。

既然出貨的目的是為了將手中的持股拋出,那麼要如何拋才能讓利益極大化?在我們過去的分析中,如果某檔股票吃貨一萬張,要把這1萬張持股全數出光的交易量大約需要他的三倍,也就是3萬張。這三萬張股票若要在一兩天內發酵,那麼持股者獲利的空間大約就是這段發酵的區間,以台股每天漲幅七趴為上限,越短出獲利的空間越少,從時間成本來看,時間短也是一項利益;若把持股者把時間拉長到一季甚至半年以上,那麼他要賺的就是一個大波段,一個大波段至少是三十五趴以上,在過去分析中,賺一倍以上的也不少。

瞭解這樣的現象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對我們的幫助是協助我們在日常的觀察中分析量能的變化。只要出量就要警惕,只要有特定人士不斷默默買進,也需要列入觀察。在觀察的應用上,如果我們推估某一檔股票被持有的張數是一萬張,若看到七八百張的日均量是不可能出貨的。以上分析適用於被單一主力介入的個股,以中小型類股為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