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走勢三部曲是漲、跌、盤。股票不會一直漲也不會一直跌,高檔、低檔的盤勢是替未來的走勢作醞釀。一檔股票究竟要漲到什麼樣的程度會回檔?我們能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技術指標是一個參考,籌碼數據是另一個武器、籌碼的內容是細部的檢驗。在分析的流程中我們以技術指標作第一層的把關,因為對我們來說技術指標呈現的數據不僅只是表面的數字,他透露與蘊含的內容是某檔股票實體(Reality)的狀態,漲到不能再漲就表示貼近了漲勢的極限,反之亦然,因此這種漲到不能再漲與跌到不能再跌的轉折點會出現價格、成交量、與籌碼內容悖離的型態。

要怎麼判斷漲到不能再漲呢?從技術面來看,漲到不能再漲的意思是對價格走勢的比較,因此要有兩個交易日作比較的基礎,當然若時間拉越長越容易判斷,但也不能無限延長。要用兩天、三天甚至當日極短線的走勢作判斷依據個人操作習性而定。若價格在兩日內(或當日短線走勢)不見高檔就可能是技術性高檔的訊號。

成交量的內容可以出現什麼樣的輔助資訊?A出量、B量縮。「出量」可能是反轉的訊號、但也可能是繼續攻擊的前兆,在高檔出量的時候我們要留意究竟是哪一種可能性,依照過去的經驗,只要成交量大過五日均量的三倍以上,短線出貨的概率大,若配合上當日走勢為跳空開高走低,那麼短線轉折的機率又更增加。但最近我們觀察的標的在S交易日早盤第一個小時的走勢中吻合轉折的預設分析,但在第二個小時之後開始反轉,出量的內容變成了高檔攻擊的發起點,於是從技術面來看,在已經漲了二十趴的位置仍舊收一根很長的下影線,一天後繼續發動漲勢!S日的交易內容竟然出現有實力的大額買方。為了迴避短線漲幅過激的風險,我們調節了手中持股,等待理想進場時機,但時機往往在等待中消逝,是的,風險VS利潤之間需要有所取捨,但可不可能繼續研發出更有判準力的資訊呢?是不是等不到回檔買進價格時需要即刻反應走勢比預想中的更激烈?

但若相對高檔不出量而是量縮呢?若相對高檔出現量縮並且價跌的型態那就是訊號了。量縮代表買賣的意願退潮,退潮的意願若帶出價格碰觸兩日或三日低點,代表結構性的弱勢已經成定局。因此這種狀況下出場或反手作空是可行的操作。

價格走勢在往上的過程中,大額買方的數量與結構是一個重要的觀察。他代表走勢在上漲的換手過程是籌碼分散或集中化,若是後者則短線漲幅仍舊可期,反之高檔已經接近。在漲勢中的另一個重要觀察是價格。但若大額買方的結構無法有效拉台價格,出現籌碼與價格悖離的訊號,那麼短線高檔也可能到尾聲。我們將大額買方以Structure Support Broker Particle(SSBP)代表,當SSBP在上漲過程中遞減,表示短線高檔已近,我們將結構圖以代碼MT,MT+表示價格有效站上,MT-代表買方無法將價格往上有效挺進,因此當出現MT-的型態也是高檔已近。

小結:短線高檔的訊號從籌碼面來看是 SSBP遞減或出現MT-的型態。從價格來看是兩點之間出現有效跌幅。

短線低檔的判斷模式與以上的邏輯反向思考。出現悖離型態是一個記號,大額買方逐步遞增是另一個訊號。兩者若同時出現就是相對明確的買訊。以上是以機械論的邏輯思考金融市場,優點是明確,缺點是有脫離金融事實疑慮,市場並不是以天體運行的牛頓力學為法則,真實的金融市場是秩序與混亂的結合體,亂中有序、序中有亂。九次的金融觀察中也許只能看到兩次有意義的型態。我們除了判斷短線高檔、與低檔可能的價格走勢與籌碼內容為何,我們也需要分辨出哪些情況的量能是沒有意義的換手!價格走勢不會一直往上或往下,市場大部分的走勢是在無聊的盤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rqar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