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發現了這一份塵封多年的信件!
那是我小學三年級時父親寫給王永慶的一封信!母親跟我說,王董事長看了信之後找過父親談話,希望擢升父親為主管讓他能繼續留在南亞上班,不過父親有自己的夢想與風骨,按照信件的記載,那一年,在我小三暑假的結束後,父親就到三芝的新公司上班。摩托車的車距,單趟就要一個半小時,從此步入另外一段無眠無日的創業生活。
父親死後,我才開始認識他!實在慚愧。除了這一封信,我還找到一封柏楊給父親的回信,大意是很高興與他有心靈上的交流,希望繼續保持……云云。這個開口「幹」閉口LP的老爸,竟然有這一面,原來父親曾是個好學深思的人。
我翻了一下父親在書架上留下的書籍,全部是在民國六十九年前買的,我想,應該就在那個時間點後,父親就不再閱讀了。高工時的工作壓力,加上投資的挫敗,不 僅無心閱讀,父親似乎變了一個人,與信中那一位充滿理想與熱誠的職員非常不同。隨著歲月流轉,我長大了!所認識的父親,是事業挫敗之後的他, 一個非常沈悶、焦躁、易怒、容易誇大、愛吹牛的人,這也是記憶中最固定的印象。
有非常長的一段時間,我瞧不起這類聽台語歌、愛抽煙、口嚼檳榔、腳穿白布鞋……所謂沒知識的「鄉下俗」,他們是許多人所謂的中下階層,沒知識沒水準。即 使我進入教會後,這種想法基本上也沒什麼改變,從原本赤裸的瞧不起,轉型成一種較為間接的「憐憫心」(有非常長的時間,我煞有其事的學著別人為家人禱 告,為父親的靈魂禱告,希望父親得救[現在想起來只想大笑三聲,哈哈哈哈哈!]),祈禱若帶著鄙夷是要不得的,我太莽撞也太無知,滿腔熱血又社會化不足,帶著非常高姿態看待我所 無知的世界,暗自地享受這種「莫名其妙」的「高人一等」的滋味。我真是糟糕!
還在教會的時候我很會愛天父!這也不是我自己講的,是別人說喔!根據許所多人的印象,似乎也幹得蠻棒的!禱告時,該鏗鏘的時候鏗鏘!該抑揚的時候抑揚,奉獻比誰都阿殺力!我像個作直銷的業務,樂於跟別人分享如何愛主這個靈魂商品,我但 愛天父,也曾以此為「志業」。但我卻沒有勇氣也沒有智慧去面對自己的家,所以我也沒認真對待過父親,我幾乎不認識他,我連一次父親節都沒好好替他過過,等 我漸漸懂得感謝他時,竟然已經快來不及了!我膚淺地只看見父母親那草包的一面,從不覺得他們也是有信仰的,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與你我一樣,對人生有 憧憬,對朋友有情,對子女有愛。能力有限,但總是願意盡力付出,有種台灣人憨土與厚道的氣質。
一個「人」若沒有信主,信徒似乎就難以「看見」他的美德,不論這個美德如何真實具體,以仁愛、歡喜、忍難、恩慈、善良、信義、溫柔、自制的面貌呈現,信徒 就是看不到!就算看到也會刻意輕忽。這種「看不到」究竟是源自哪一種神學的、病態的、意識型態的或邪惡的想法?我也不知道,但我深刻地知道這種「看不 到」,實在很病態,感染這種病態的我糟糕透頂!
年輕時的我在教會生活中逃避反省,在教義的想像中迷失自己的責任、建構虛幻的人生,在祈禱中忽視社會,輕看真實的世界。多年以來,我把聖經說:「那愛父母勝於愛我 的,不配作我的門徒」的這句話徹底實踐,我自以為在事奉上帝,甚至豪情萬丈地以為在改善社會,但我的角色豈不像透了那一具無人性的十架?我帶給別人的痛苦,遠遠超過我自以為給予的安慰。
我不但不認識父親,我也同樣的失焦於對別人的認識,那些愛世界的人,曾經是多麼的讓我鄙夷啊!不過我也得到回報,我的回報即是我也不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的人注定做出愚蠢的事。
有理想的人都期許自己有信仰,我有信仰,但這信仰(理想)也往往因為對生命無知,而顯出一股令人厭惡的酸臭,看似批判實質窮酸,最忌諱的是輸而不是信仰,多虛偽的自我啊??!!有理想的人往往是最自私的,不是嗎?
信仰若有價值,要經得起驗 證,錯了再來,倒了再爬一次,就像是被火燒過一樣疼痛,也不要退縮,人不是神,也不是神的代言人,錯是常態,對是一種不斷的追求。口號與教條絕對經不起現實的考驗,生命終究需要從現實出發。幹哪一行都一樣。
- Apr 06 Sun 2008 23:25
關於上一封「給董事長的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